他,治學有方,被譽為名震湘南的“教育王”;他曾在衡州府中、新民、成章、道南、蒸湘等中學講學,曾在省立三師、三中、三女師當過多年校長;他為革命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,如蔣先云、黃靜源、謝維俊、何寶珍、陳芬、毛澤建、伍若蘭等;革命前輩曾希圣、張際春、張經武、伍云甫、江華、黃克誠等在回憶自己的戰(zhàn)斗歷程時,都認為,他們能走上革命道路,與這位老師的教育分不開。他,就是蔣嘯青。
蔣嘯青,1882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耒陽縣肥田鄉(xiāng)。1903年,蔣嘯青求學于衡陽船山書院,1911年畢業(yè)于湖南優(yōu)級師范。畢業(yè)后,他開始執(zhí)教生涯。
辛亥革命后,他積極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,帶領學生參加社會革命斗爭。1915年,袁世凱復辟稱帝,他和謝晉一道,發(fā)動學生積極參加倒袁運動。在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,他發(fā)出了“國家啊!統(tǒng)一?。『螘r了哉!”的長嘆。十月革命后,他在衡陽率先喊出了:“挽救中國危亡,必須走俄國十月革命之路。”
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(fā),蔣嘯青立即發(fā)動學生響應,在衡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學生運動。6月,他與進步學生夏明翰、蔣先云等發(fā)起組織湘南學生聯合會,任學聯指導員。接著聯絡衡陽各界人士,成立衡陽國貨維持會,帶領學生到街上和湘南各縣演講,查禁日貨。他用自己的薪金購買了大批新書刊給學生閱讀,還籌集資金組織成立了“三師書報販賣部”和衡陽“文化書社”,用馬克思主義啟迪學生。
1920年,蔣嘯青以湘南學聯為基礎,組織學生和愛國人士參加毛澤東和何叔衡領導的驅張(敬堯)運動。蔣嘯青還籌集資金、撰寫文章、辦驅張刊物,受到毛澤東和何叔衡的贊賞。
1921年10月,毛澤東介紹蔣嘯青在衡陽加入中國共產黨,創(chuàng)建了湘南最早的黨小組和黨支部。蔣嘯青成為衡陽地方黨組織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在他的培養(yǎng)下,蔣先云、毛澤建、伍若蘭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1923年,軍閥趙恒惕委任省議員劉志遠接任省立三師校長。劉原系三師頑固派首領,任職后,壓制學生革命活動,打擊進步師生,并貪污學生伙食費。以張秋人、蔣嘯青等為首的進步教師,發(fā)動學生在衡陽全城掀起了三師驅劉大學潮。當局開除了袁癡、唐朝英、羅嚴等53名進步學生,并將張秋人、蔣嘯青等解職。張秋人、蔣嘯青立即組織學生向省教育司請愿,當局被迫答應被開除的部分學生轉入其他學校就讀。不久,劉志遠也被趕出了三師。同年秋,毛澤東赴粵途經衡陽,充分肯定了三師學潮的成果。
蔣嘯青離開三師以后,由謝晉介紹到湖南討賊軍總司令部任政治宣傳委員,期間多次寫信回衡陽勸導三師等學校的進步學生投考黃埔軍校。蔣先云、段子中、伍文生等就是這個時候進入黃埔軍校的。
1924年1月,組織安排蔣嘯青回到衡陽,從事教學工作,后復任三師校長,并擔任中共湘南區(qū)委委員。他主管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,遵照黨的指示,很快地幫助建立了國民黨衡陽市黨部,任常委兼組織部長。他積極地動員開明人士魏洛川等參加革命,拿出一大筆資金創(chuàng)辦了衡陽農民銀行。后又開辦了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和農民教育講習所,擴充共產黨開辦的蒸湘中學,為各地開展農民運動培訓了大批骨干。
馬日事變后,衡陽發(fā)生“沁日事變”,反動派大肆屠殺革命者。蔣嘯青出走武漢,在那里秘密聯絡同志,準備繼續(xù)戰(zhàn)斗。幾個月后,又從武漢潛回耒陽,準備籌資赴滬。此時,正值湘南起義,蔣嘯青立即參加斗爭,在家鄉(xiāng)肥田一帶打土豪、分田地。
1928年4月,朱德率工農革命軍和農軍轉移井岡山。蔣嘯青因公未趕上隊伍,就率領其胞弟次青,堂弟式麟,子樂群等在耒永邊界的上架、大義一帶打游擊。4月18日在上架古樓山上被搜山的敵人包圍,蔣嘯青等奮起抵抗。激戰(zhàn)中其弟次青、式麟,其子樂群相繼中彈犧牲。蔣嘯青四肢均受重傷,不能動彈,敵人來抓他,就頭撞口咬與敵人搏斗,最后被捕。因蔣嘯青聲望高,敵人不敢將他解送縣城,監(jiān)于耒陽淝江挨戶團。耒陽反動當局為使這位深受眾望的學者屈服,對他施展了種種軟硬兼施的手段,妄圖讓他招供認罪。他嚴加痛斥:“我們共產黨人,挽國于危亡,救民于水火,何罪之有?有罪的是你們這些魚肉人民的反革命!”敵人又以死來威脅他。他態(tài)度從容:“人生在世,難免一死;若死得其所,實為快事!”
1928年4月26日,蔣嘯青就義于耒陽淝江橋頭,時年46歲。
來源:衡陽黨史館
整理:陳瑚銘